INC国际儿童脑瘤大咖、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执行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成员之一的James T. Rutka教授发表研究《Familial Posterior Fossa Brain Tumors of Infancy Secondary to Germline Mutation of thehSNF5 Gene》(婴儿后颅窝脑瘤的家族性病例:由 hSNF5 基因种系突变所致),以下是研究简述。
01. 摘要
我们发现一个家族在多代人中出现婴儿后颅窝肿瘤,包括中枢神经系统(CNS)恶性横纹肌样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一个亚型)和脉络丛癌。多种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如李 - 弗劳门尼综合征、戈林综合征和图尔科综合征,已被证明与发生 CNS PNET 和脉络丛肿瘤的风险增加相关。CNS 和肾脏的恶性横纹肌样瘤显示出 22q11 染色体杂合性丢失。位于 22q11 的 hSNF5 基因最近被确定为散发性 CNS 和肾脏恶性横纹肌样瘤中的候选肿瘤抑制基因。我们描述了一个家族,其中受累及部分未受累的家庭成员被发现存在 hSNF5 基因的种系拼接位点突变,导致成熟 cDNA 中外显子 7 被排除,进而发生移码。肿瘤组织显示野生型 hSNF5 等位基因丢失,与肿瘤抑制基因一致。这些发现表明,hSNF5 的种系突变与一种新型常染色体显性综合征相关,该综合征具有不完全外显性,使婴儿易患恶性后颅窝脑肿瘤。
我们报道了一个在至少两代人中出现后颅窝脑肿瘤的家族。先证者在18 个月大时被诊断出小脑恶性横纹肌样瘤。其父母均健康,但先证者的母叔在 2 岁时死于后颅窝脉络丛癌(图 1)。图 2 显示了使用其中一对 hSNF5 引物对逆转录酶(RT)-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产物的分析结果。在先证者、她的肿瘤以及母系的 cDNA 中发现了一种异常转录本。
图 1 显示了一个家族两代人中出现后颅窝肿瘤的系谱图,其中存在一位未受影响的携带者。
图 2 为 hSNF5 cDNA 部分片段的 RT-PCR 结果,显示了正常脑组织及父系和兄弟外周血白细胞(WBC)cDNA 的预期野生型产物。母系和先证者外周血白细胞 cDNA 显示野生型和突变型转录本,中间存在杂合双链。肿瘤 cDNA 仅显示突变型转录本,野生型等位基因丢失。
图 3 为对先证者肿瘤、先证者种系以及母亲种系 DNA 的 hSNF5 第 7 外显子进行测序,显示在先证者肿瘤、先证者种系及母亲种系 DNA 中存在 G→A 突变(双箭头),而先证者父亲和兄弟的白细胞 DNA 显示野生型序列。先证者肿瘤和其叔叔的肿瘤(Uncle)显示出相同的 G→A 突变。
02. 研究结果
我们描述了一个在至少两代人中出现婴儿后颅窝脑肿瘤的家族,并且我们已经确定了该家族中 hSNF5 基因的种系突变。先证者的母亲没有表现出症状,这表明这种突变可能具有不完全外显性。患有儿童脑肿瘤的家族中可能存在 hSNF5 基因的种系突变。
03. 关于作者
国际儿童脑肿瘤大咖 James T. Rutka教授
教授是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执行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成员之一,发表超过500多篇的文章,在临床上的研究方向以颅内肿瘤为主,对胶质瘤、纤维瘤、颅咽管瘤、室管膜瘤具有多年的临床经验,擅长清醒开颅术、显微手术和被广泛用于治疗恶性脑瘤和癫痫的国际前沿技术激光间质热疗(LITT)技术经验,对于儿童胶质瘤,尤其是高级别胶质瘤开展多项临床试验,其所在的医院加拿大SickKids是国际知名的儿童医院之一。
- 文章标题:【INC国际大咖研究成果】婴儿后颅窝脑瘤的家族性病例:由 hSNF5 基因种系突变所致
- 更新时间:2025-06-30 15: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