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恩希)INC国际-国内中文
(爱恩希)INC国际
联系INC
寻求咨询意见
(爱恩希)INC国际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为您呈现

神经外科前沿资讯

INC > 神外资讯 > 脑肿瘤科普

2025胶质瘤WHO分子分型指南:4类分级决定生存率​​

栏目:脑肿瘤科普|发布时间:2025-06-27 17:44:56|阅读: |胶质瘤WHO分子分型
在胶质瘤的诊疗领域,分子分型已成为超越传统病理分级的关键诊断依据。《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疗指南(2024版)》与世界卫生组织(WHO)2021年分类标准明确将分子特征纳入诊断核心,使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成为可能。这种基于基因表达和分子通路的分型体系,不仅革新了胶质瘤的预后评估,更直接...

  在胶质瘤的诊疗领域,分子分型已成为超越传统病理分级的关键诊断依据。《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疗指南(2024版)》与世界卫生组织(WHO)2021年分类标准明确将分子特征纳入诊断核心,使“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成为可能。这种基于基因表达和分子通路的分型体系,不仅革新了胶质瘤的预后评估,更直接指导靶向治疗策略的制定。胶质瘤竟有4个级别?来看看如何辨别严重程度

  分子分型的核心标志物:从基因到通路

  一、IDH突变:预后与治疗的分水岭

  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是胶质瘤最具临床价值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突变类型:

  IDH1突变占90%(常见R132H位点),IDH2突变占10%,2023年中国脑肿瘤登记中心数据显示,Ⅱ-Ⅲ级胶质瘤中IDH突变率达68-82%,而胶质母细胞瘤中仅5-10%。

  生物学意义:

  突变导致2-羟基戊二酸(2-HG)累积,抑制组蛋白去甲基化,阻滞肿瘤细胞分化,2024年分子肿瘤学研究证实,IDH突变型胶质瘤增殖活性显著低于野生型。

  临床影响:

  -预后优势:IDH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中位生存期达3.5年,是野生型的2.3倍(95%CI:1.8-2.9);

  -治疗敏感性:对替莫唑胺化疗更敏感,2025年NCCN指南推荐单药化疗作为IDH突变型低级别胶质瘤的术后首选。

2025胶质瘤WHO分子分型指南:4类分级决定生存率​​

  二、1p/19q共缺失: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分子标签

  1号染色体短臂(1p)与19号染色体长臂(19q)的联合缺失是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特征性改变:

  发生率:

  少突胶质细胞瘤中70-80%存在该缺失,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中降至60%,2023年病理协作组数据显示,共缺失状态与肿瘤对PCV方案(甲基苄肼+环己亚硝脲+长春新碱)的敏感性呈正相关。

  治疗指导:

  1p/19q共缺失型肿瘤对放疗敏感性低,优先选择化疗,2024年临床试验显示,PCV化疗联合放疗较单纯放疗无进展生存期延长4.2年(10.3年vs6.1年)。

  三、TERT启动子突变:恶性进展的加速器

  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常见于高级别胶质瘤:

  突变热点:

  c.-124C>T和c.-146C>T突变占90%,2025年基因检测数据显示,TERT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占比达85%,与IDH野生型高度重叠。

  预后意义:

  突变激活端粒酶活性,促进肿瘤细胞永生化,2023年预后研究表明,TERT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5年生存率<5%,较非突变型降低70%。

  分子分型的临床整合:WHO 2021分类体系

  一、整合诊断标准

  WHO 2021分类将分子特征与组织学分级强制结合,形成“组织学+分子”的复合诊断,例如: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WHOⅡ级”

  “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TERT突变型,WHOⅣ级”

  “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型和1p/19q共缺失,WHOⅡ级”

  二、分型对治疗的指导

  (一)低级别胶质瘤(WHOⅡ级)

  IDH突变型+1p/19q非共缺失:

  术后观察或单药替莫唑胺,2024年随访指南显示,5年无进展生存率达75%,过度治疗可能增加认知损伤风险。

  IDH野生型:

  术后需早期放疗+化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突变型缩短50%(3.2年vs6.4年)。

  (二)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级)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

  放疗联合替莫唑胺,5年生存率达45%,显著优于IDH野生型的18%(2025年临床数据)。

  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

  标准治疗为“手术+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电场治疗”,NCCN指南推荐联合贝伐珠单抗改善水肿控制。

  分子分型的新兴标志物:从实验室到临床

  一、H3K27M突变:儿童胶质瘤的特异性标记

  组蛋白H3.3 K27M突变常见于儿童弥漫性中线胶质瘤(如脑干胶质瘤):

  发生率:

  占儿童脑干胶质瘤的80%,2023年儿科肿瘤研究显示,该突变抑制PRC2复合体功能,促进肿瘤侵袭性生长。

  治疗挑战:

  对传统放化疗不敏感,中位生存期仅10-12个月,目前临床试验探索靶向EZH2抑制剂(如tazemetostat)。

  二、ATRX/TP53突变:星形细胞肿瘤的分子谱系

  ATRX(α-地中海贫血/精神发育迟滞综合征X连锁基因)与TP53突变联合出现于90%的星形细胞瘤:

  协同作用:

  ATRX突变破坏端粒维持机制,TP53突变丧失DNA修复功能,2024年基因通路研究显示,双突变型肿瘤易进展为胶质母细胞瘤。

  三、EGFR扩增: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靶点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扩增见于50%的胶质母细胞瘤:

  靶向治疗:

  单抗类药物(如西妥昔单抗)联合放疗,2025年Ⅱ期试验显示,客观缓解率达32%,较传统治疗提高15%。

  分子分型的检测流程与临床应用

  一、检测技术与时机

  (一)常用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快速检测IDH1 R132H等热点突变,成本约1000-2000元,2023年检测规范推荐为一线方法。

  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1p/19q缺失,准确率95%,费用2000-3000元。

  二代测序(NGS):一次性检测多基因变异,适用于疑难病例,全外显子测序费用5000-10000元。

  (二)检测时机

  -初诊时常规检测,复发时重新评估,2024年指南强调,分子特征动态变化可能影响后续治疗策略。

  二、分子分型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

  (一)复发胶质瘤的分子策略

  IDH突变型复发:

  可尝试IDH抑制剂(如ivosidenib),2025年临床试验显示,客观缓解率达43%,疾病控制率81%。

  TERT突变型复发:

  推荐参加溶瘤病毒(如ONCOS-102)或CAR-T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

  (二)儿童胶质瘤的分子靶向

  H3K27M突变型:

  优先入组靶向DOT1L抑制剂的临床试验,部分中心尝试质子治疗改善局控率。

  常见问题答疑

  分子分型检测多久出结果?

  通常5-7个工作日哦,加急检测可在2-3个工作日完成,具体取决于实验室技术平台。

  检测费用医保报销吗?

  部分项目已纳入医保,如IDH突变检测报销比例50-70%,NGS全基因检测自费比例较高,可咨询当地医保政策。

  分子分型会随复发改变吗?

  会的呢,约20-30%的复发胶质瘤出现分子特征演变,比如IDH突变型可能进展为野生型,需复发时重新检测。

  儿童和成人的分子分型一样吗?

  不同哦,儿童胶质瘤特有H3K27M、BRAF等突变,治疗策略与成人差异大,建议至专业儿科肿瘤中心评估。

  分子靶向药有哪些副作用?

  IDH抑制剂可能引起皮疹、疲劳,EGFR抑制剂可能导致痤疮样皮炎,需在医生指导下监测肝肾功能和皮肤反应。

  胶质瘤分子分型的临床应用已从科研探索阶段进入常规诊疗,成为精准医学在脑瘤领域的典范。对于患者而言,明确分子特征不仅能获得更准确的预后判断,更能参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随着IDH抑制剂、电场治疗等新手段的普及,以及H3K27M突变等儿童胶质瘤靶点的突破,分子分型正推动胶质瘤诊疗向“精准预测、精准治疗”的方向迈进。定期随访分子特征变化,积极参与适合的临床试验,将成为未来胶质瘤全程管理的核心策略。

提示: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做为诊断依据,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诊断。请以医生诊断为准,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 文章标题:2025胶质瘤WHO分子分型指南:4类分级决定生存率​​
  • 更新时间:2025-06-27 17:38:54

真实案例

[案例] 5岁宝宝突患胶质瘤案例,医生说只能活2个月,结局让人泪目……

5岁宝宝突患胶质瘤案例,医生说只能活2个月,结局让人泪目……

2025-06-10 16:25:59
[案例] 视神经胶质瘤-神经纤维瘤病案例2则

视神经胶质瘤-神经纤维瘤病案例2则

2022-08-13 10:42: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