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技术无死角切除脑肿瘤

肿瘤长在大脑里,如此巨大,竟然可以从一个鼻孔进去切除。
脊索瘤手术,经过从“用眼睛看”到“用镜头看”的历程后,进入全方位无死角看的“神经内镜手术”新阶段。
0度、30度、45度、70度……
多种角度镜如八爪鱼触角般灵活运用,深入颅底暗角。
巨大脊索瘤案例分享:
32岁、展神经麻痹,表现通常包括复视、眼球外展受限和内斜视,检查发现一个巨大脊索瘤。
为了达到肿瘤的边边角角,需要采用30度、45度乃至70度内镜配合多角度专用器械实施切除。切开黏膜,然后把蝶窦内的黏膜推开,然后进入肿瘤。
目前INC福教授团队正在努力的开发这方面的器械,没有这些器械手术无法推进。
▼下面就是福教授所说的有角度的器械
最后福教授使用自体脂肪来修补,在内镜下进行缝合。当然在内镜下做缝合很复杂,难度很大,所以很花时间,但是它是值得的——可以降低脑脊液漏的风险和术后的死亡率。
▼这是术后的MRI,高信号的是脂肪组织
▼连续缝合示意图
神经内镜的主要构成
神经内镜镜体根据其功能、所达部位及结构分为不同种类型,主要分类有:
1、按镜体功能可分为观察镜及工作镜。观察镜主要是指没有工作通道仅有光学系统的内镜。工作镜除了具有观察镜的功能外还具有至少一个的工作通道,具有手术操作、冲洗及吸引器等多种功能。
2、按镜体使用目标位置的不同,分为颅底内镜、脊髓脊柱內镜、脑室脑池内镜及其他内镜;根据内镜视向角不同,分为0、30°、45°、70°、120°、可调节当角度镜等。
3、根据内镜镜体的结构和形状,分为硬性内镜和软性内镜。
Froelich教授在演讲中分享的部分神经内镜器械
角度镜观察术野死角
颅底肿瘤位置较深,解剖关系复杂,为了更好地实施鼻内镜下颅底手术,术中肿瘤视野地充分暴露对手术来说十分重要。因此,各种角度的内镜就像八爪鱼的触手一样灵活多变。
鼻腔有多大,内镜看到的范围就多大,手术器械可以在整个鼻腔内活动。按照内镜视向角不同,分为0°(直视)、30°、45°、70°、120°等。带角度内镜可以给出侧面视野,在颅底手术中可观察各个手术角落。其中0°、30°、45°镜头可以用于观察和手术操作;70°和120°的镜头,手术操作困难,主要用于术野死角的观察。就像在狭窄的洞穴中探险,通过这些精密的工具,在方寸之间施展手术的魔法,让原本难以触及的病灶无所遁形。
0度镜操作很简单,等于就是直视,视线是一个方向,没有角度差,看的很真实。打个比方,一个手术的平面,像打手电筒一样打光上去,手电筒圈到光圈各个角度的距离是一样的。
角度镜手术很难操作,如果是用30度镜照下去,它的光影不是圆形,相当于椭圆形,整个看过去的距离判断难度会增加,跟0度镜做起来是两种概念。
福教授:“我们必须利用内镜、角度镜来观察手术视野“死角”,而不是挖到“死角。鼻腔的结构,内镜术前是什么样子,手术后也应该是维持原样!”
福教授如何应用神经内镜?

首先是在解剖上的优势,经鼻内镜的真正的好处,在于利用了天然腔道以及角度,可以对各个直视下看不到的角度进行观察,但是采用经鼻内镜的时候可能会损伤一些拐弯的位置,所以一定要尽量去做到微创化。
▼那么当我们进入蝶窦腔以后,就可以可以根据肿瘤的位置选择不同角度的一些角度镜。
如果想要去保留这个通道去保护这个鼻旁窦。那么最常用的是30度镜,45度和70度也用过,福教授手术中从未使用过0度镜。对他而言,使用内镜手术就是为了看直视下看不到的位置,所以0度镜并没有必要使用。
▲借助角度镜观察:可以看到操作周围的角落
如果选择0度镜,单鼻孔操作时,内镜、吸引器重叠,没法操作,因此福教授选择单鼻孔,角度镜。同时,为了保护鼻内部的结构,在此小小空间中,可经一侧鼻孔放入多个器械操作,因此采用了他的“筷子技术”。
福教授发明的“筷子技术chopsticks technique”,可以让术者同时操作“内镜、吸引器、第三个器械”,真正做到“人镜合一”。福教授也对于“筷子技术”做出了相关阐释。
图:筷子技术
采用“筷子技术”,没有扶镜助手。传统内镜手术中,扶镜助手需要一个空间站着,而且他有可能跟主刀医生的手相碰,可能会影响手术操作。用“筷子技术”的时候,术者可以自己去控制这些设备,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去控制内镜的远近。点击阅读:高难度脑瘤手术的法宝竟是一双「筷子」?看福教授如何用它带来生机!
总结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颅底肿瘤切除术在特定案例中可行、有效、安全。在手术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解剖保留,保证足够空间的手术视野,选择安全有效的入路;同时注意保护血管和神经,动作轻柔,减少出血及控制潜在并发症出现,根据缺损范围大小完成颅底重建。在此过程中,团队间的合作、医生的手术经验和术中导航也为手术的进程、效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 文章标题:脑瘤不开颅!单鼻孔入路+多角度内镜,让脊索瘤无处藏身
- 更新时间:2025-06-24 15: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