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位置不能全切,而且术后孩子可能会偏瘫!”医生的一句话,让小旭父母的心彻底提到了嗓子眼。为了孩子,他们横跨几百公里,辗转于多个医院,得到的回复却都大同小异——因为这个肿瘤生长于大脑关键的“指挥中心”基底节区。
这个被视为长于“手术禁区”的基底节区肿瘤,深藏在左右大脑半球的中央,周围被密密麻麻的神经纤维和血管包裹,像一团精密交错的电线网——手术容错率极低,患者轻则肢体偏瘫,重则生命垂危。更重要的是,手术难以平衡“全切肿瘤”与“保护功能”,因此也被迫贴上“无法开刀”的标签。
然而,就在当时世界范围内几乎没有基底神经节等病变经验的形势下,巴教授的一则研究打破了这一“僵局”:72例脑深部疑难手术患者,12例位于基底节区及丘脑,尽全切、无死亡、恢复良好。
“我过去成功进行了许多类似的肿瘤切除手术,对此非常有信心!”巴教授的自信和丰富的基底节区手术经验让小旭父母安下心来,他们没有再犹豫,坚定找到巴教授进行手术。
令人惊喜的是,这一次的手术竟成功实现“双赢”:在基本全切基底节区肿瘤的同时,也极大保护了小旭的神经功能。
- 术后1天
小旭从ICU顺利转入普通病房时,已经可以正常交流和简单进食。“Very well!”巴教授查房时再次见到小旭,而病床上的小旭也摆手跟巴教授说了拜拜。
- 术后1个月随访
巴教授欣慰地表示“肿瘤切除非常理想,孩子显然没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
- 术后3个月随访
小旭的状态明显更好:即使有出现短暂的记忆下降、语言障碍和右侧肢体功能下降,但正如巴教授评估的一样,目前已经基本恢复,一切正常。
如今的小旭已经重返校园,逐渐适应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在勇敢打败基底节区肿瘤这一大“Boss”后,他也成了一位“小英雄”。在未来,我们也希望这位经历过“大劫”的小朋友能够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地成长,如琥珀般发光!
术前,小旭亲手送给巴教授一枚小“琥珀”
“小动作”背后惊现大肿瘤,为何基底节区手术如此难?
三年前,小旭父母发现孩子有了些许异常——与他人说话时语速会不自觉地加快,同时在拿东西时感觉“力气”也变小了。但是由于症状轻微且会自行缓解,一家人都没放在心上。
然而,时间来到今年1月,小旭的“小动作”明显增多了:他总是不自觉地深呼吸,有时双手或单手也会不由自主地开始甩动。没想到,去医院一查才知道,这些“小动作”背后隐藏着一位大“Boss”——左侧颞叶及基底节区肿瘤。
尽管咨询了多位专家,但小旭一家得到的回复却几乎一模一样:“建议手术,但是不能全切,且术后可能出现偏瘫、语言障碍等风险。”
为什么基底节区手术难度这么大?简单来说,基底节区的肿瘤就像“长在电线网里的野果”——位置太深、周围全是重要结构,真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手术稍有不慎就可能伤到这些神经纤维或血管,这也是术后容易出现偏瘫、语言障碍、癫痫发作等症状的主要原因。

基底节区示意图
难道真的只能接受现实,让肿瘤“切一半留一半”吗?那孩子的未来可能将永远无法摆脱这个肿瘤带来的阴影。可是孩子目前的症状并不严重,既然基底节区风险高,那么是不是代表着手术不必急于一时?百般纠结之下,一个消息的到来,就此改变了小旭一家的命运:巴教授来华开展示范手术了!
INC巴教授2025夏季中国行即将开启!更多行程预告请点击:神外“刀痴”夏季中国行即将开启,被脑瘤困住的他们期待巴教授来华!
40多年的手术经验基础,“可以被安全切除!”
当小旭一家找到这位有着40多年相关手术经验的神外大咖进行术前咨询时,内心依然忐忑。他们与大部分刚得知孩子患上脑瘤的家长一样,不愿意轻易做出手术的决定,更何况此时孩子的症状已大部分缓解。然而,巴教授的回答却让他们猛然惊觉:再等下去,孩子不仅可能丧失全切的希望,还会导致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大打折扣!
巴教授:等待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肿瘤可能会增大,从而导致右侧偏瘫。考虑到肿瘤所在的基底节区,它现在已经长得相当大了!真的要等看到“危险信号”才做决定吗?到那时,可能会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等。
这种手术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基底节区的肿瘤是完全可以被安全切除的。我过去成功进行了许多类似的肿瘤切除手术,对此非常有信心。
基本全切+保护功能“双赢”,术后3个月他重返校园!
很快,一场“惊心动魄”的高难手术开始了,在巴教授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团队的紧密合作下,手术十分顺利,小旭位于基底节区的肿瘤不仅基本达到全切,神经功能也没有出现明显损伤。
巴教授示范手术中
术后,小旭很快从ICU转入普通病房,当巴教授再次见到小旭时,妈妈十分欣慰地告诉巴教授:“他今天已经能吃东西了!”巴教授在仔细检查了小旭的各项功能后也表示“Very Well”,还笑着为小旭拍下一张照片,于是,巴教授的手机中又多了一张劫后重生的稚嫩笑脸。
术后第一天查房,巴教授笑着为小旭拍照
术后1个月时,巴教授再次为小旭进行随访,“肿瘤切除非常理想,我也很高兴看到发来的视频中的孩子,显然没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如今,距离小旭手术已经过去3个多月,小旭的恢复状态令人惊喜,不仅术前的症状消失,术后也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功能缺损,尽管曾有过一段短暂的记忆下降,语言障碍和右侧肢体功能下降,目前也基本恢复,小旭不仅能够重返校园,一家人的生活也重新回到了正轨。
我们相信曾经成绩优异的小旭并不会被脑瘤的阴霾所打倒,重新适应学校生活的他,未来也将顺顺利利地成长。
INC 国际小儿神外专家团
国际脑干手术大咖 Helmut Bertalanffy教授
教授擅长颅底、脑干病变、功能区、大脑小脑、脊髓等复杂位置的肿瘤性、血管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尤其擅长颅底、脑干等复杂区域病变的肿瘤切除术、神经吻合术等,脑干病变成功手术病例近千台,以精湛高超的手术技术不损伤神经功能且全切病变。巴教授历经千万个小时用超精确的物理剥除诠释了医术为何为艺术。
国际儿童神外专家 Concezio Di Rocco教授
自2014年5月起,Di Rocco教授就担任了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INI)的儿科神经外科主任。从事儿童神外事业50余年,Di Rocco教授尤为擅长小儿神经纤维瘤、癫痫、脑积水、蛛网膜囊肿、颅缝早闭、脑和脊髓肿瘤、脑和脊柱畸形(半椎体畸形,皮质发育不良,脊髓脊膜膨出,脊髓内脂肪瘤,Arnold-Chiari畸形等)难治病症方面的治疗,曾进行过12000多次神经外科手术。
国际儿童脑肿瘤大咖 James T. Rutka教授
教授发表超过500多篇高影响力论文,在临床上的研究方向以颅内肿瘤为主,对胶质瘤、纤维瘤、颅咽管瘤、室管膜瘤具有多年的临床经验,擅长清醒开颅术、显微手术和被广泛用于治疗恶性脑瘤和癫痫的国际前沿技术激光间质热疗(LITT)技术经验,对于儿童胶质瘤,尤其是高级别胶质瘤开展多项临床试验,其所在的医院加拿大SickKids是国际知名的儿童医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