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神经外科-国内中文
国际脑科专家
联系INC
寻求咨询意见
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为您呈现

神经外科前沿资讯

INC > 神外资讯 > 神外疾病 > 脊索瘤

不开颅!一个小小鼻孔“掏出”巨大脑瘤,他如何做到5年无复发?

栏目:脊索瘤|发布时间:2025-06-13 17:40:28|阅读: |脊索瘤内镜手术后复发吗
医生,我的病......还有救吗? 33岁的他,当医生为他指出核磁影像上的肿瘤时,他一时语塞。这么大的肿瘤?会不会是误诊? 和大多数刚查出脑瘤的患者一样,他现在只想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救? 不用担心,只要从一个鼻孔就可以把这个肿瘤切除。 鼻孔?他难以置信地触碰自己的鼻翼, 就这里?不用开颅? 影像可...

  医生,我的病......还有救吗?

  33岁的他,当医生为他指出核磁影像上的肿瘤时,他一时语塞。这么大的肿瘤?会不会是误诊?

  和大多数刚查出脑瘤的患者一样,他现在只想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救?

  “不用担心,只要从一个鼻孔就可以把这个肿瘤切除。”

  “鼻孔?”他难以置信地触碰自己的鼻翼,"就这里?不用开颅?"

  影像可见这是一个巨大的斜坡脊索瘤(红色箭头),图A、B显示肿瘤占据右海绵窦中心区,并向翼骨延伸,右侧紧贴卵圆孔。

图A、B显示肿瘤占据右海绵窦中心区,并向翼骨延伸,右侧紧贴卵圆孔。
图A、B显示肿瘤占据右海绵窦中心区,并向翼骨延伸,右侧紧贴卵圆孔。

  神经内镜单鼻孔经蝶窦手术切除,术后5年无复发。

图A、B显示肿瘤占据右海绵窦中心区,并向翼骨延伸,右侧紧贴卵圆孔。

  术后(蓝色箭头):C图表示矢状位显示无肿瘤残余。D、E、F图显示轴位、冠状位脊索瘤被绝大部分切除。

术后(蓝色箭头):C图表示矢状位显示无肿瘤残余。D、E、F图显示轴位、冠状位脊索瘤被绝大部分切除。

  INC福洛里希教授:“脊索瘤治愈是有可能的,但切除率是绝对关键的,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预后因素,我们很早就知道,切除肿瘤越多,病人就越有机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再复发。”

  当面对脊索瘤时,不少患者存在着悲观消极的心理,"手术后一定会复发吧?" "这病是不是永远治不好?"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脊索瘤并非传言中的"不治之症"。规范化的治疗是可以争取到更好预后的。那什么才是规范的治疗呢?对于脊索瘤治疗,我们能提炼出这几个关键词——“首次手术切除率”、“专门治疗脊索瘤的团队和主刀医生”。

  一、脊索瘤能治愈吗?治疗的关键是什么?

  国际神外显微镜+内镜“双镜联合”手术大咖、国际脊索瘤手术专家、拥有世界上较大脊索瘤患者群体的国际颅底手术大咖——INC 福教授曾在专访中表示——“治愈脊索瘤是有希望的!”

  福教授:我曾治疗过一些病人,现在仍然正常生活,而且没有复发。对我的病人来说,我可以说他们术后15-20年没有复发。切除率是绝对关键的,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预后因素,我们很早就知道,切除肿瘤越多,病人就越有机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再复发。

  二、首次治疗方案如何选择?为什么第一次手术很重要?

  福教授的相关研究也证明了首次治疗的影响十分重要,如果患者接受了不完全的治疗,之后再想取得一个好的结果并治愈患者几乎是不可能的。福教授认为,对于脊索瘤来说,第一次治疗选择一个合适的医疗中心至关重要。它会有专门的、有经验的团队来治疗脊索瘤,并且可以从一开始就对患者进行妥善治疗,而不是第一次治疗失败后再重视。同时,《专家共识》也推荐在颅底外科经验丰富的会诊中心、由多学科构成的团队进行治疗(Ⅴ级证据,A级推荐)。

早期多学科治疗对脊索瘤患者的影响研究

早期多学科治疗对脊索瘤患者的影响研究

  三、脊索瘤都可以不开颅吗?如何选择?

  开颅和内镜,究竟哪种手术方式对颅内正常组织的破坏较小呢?首先,在开颅手术中,为了减少对正常结构、血管、组织的破坏,手术入路的选择极为重要,尤其是对于一些处于脑深部疑难位置或极为复杂的肿瘤,开颅能够更好地抵达病变,在显微镜的加持下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周围结构,从而降低手术入路的侵入性。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开颅一定不属于微创,实际上,神经外科医生会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决定合适的手术入路、切口及骨瓣的大小,从而在保证正常脑组织、神经、血管的前提下将切口和骨瓣尽力达到微创的程度。

术后(蓝色箭头):C图表示矢状位显示无肿瘤残余。D、E、F图显示轴位、冠状位脊索瘤被绝大部分切除。

  但是显微镜开颅手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切口的缩小在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手术视野,导致了一些显微镜也无法探查到的“死角”,这时,神经内镜的作用就十分显著了。配合各种角度镜,内镜不仅能将颅内结构看得更清楚,提高精细操作,还能像探测仪般触及各个“死角”,从而获得360°全方位的立体视角。

配合各种角度镜,内镜不仅能将颅内结构看得更清楚,提高精细操作,还能像探测仪般触及各个“死角”,从而获得360°全方位的立体视角。

  然而,由于内镜存在的一系列局限性(点击阅读:“微创”的经鼻内镜手术后反而变严重?INC福教授带你了解内镜手术“看不见”的损伤):

  ▼经鼻内镜入路并发症风险——关于并发症的发生率,最多见的是鼻分泌物过多,以及幻嗅或者说是嗅觉减退。窦腔感染、鄂咽功能障碍以及鼻腔的感染等。

经鼻内镜入路并发症风险——关于并发症的发生率,最多见的是鼻分泌物过多,以及幻嗅或者说是嗅觉减退。窦腔感染、鄂咽功能障碍以及鼻腔的感染等。

  ▼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术者如果对颅底解剖结构尤其是鼻腔和颅底血管分布、走行不甚熟悉,术中操作不当,会造成以下并发症:

  1、鼻黏膜的损伤;

  2、鼻黏膜的过度切除;

  3、骨和软骨的暴露;

  4、术中过多的电凝操作;

  5、正常组织切除过多;

  6、鼻腔内部的气流的循环障碍等。

经鼻内镜入路并发症风险——关于并发症的发生率,最多见的是鼻分泌物过多,以及幻嗅或者说是嗅觉减退。窦腔感染、鄂咽功能障碍以及鼻腔的感染等。

  因此,鼻内镜手术对于神经外科医生的要求也是极高,如何在内镜微创的情况下,全切病变,且不对患者造成额外的伤害。

经鼻内镜入路并发症风险——关于并发症的发生率,最多见的是鼻分泌物过多,以及幻嗅或者说是嗅觉减退。窦腔感染、鄂咽功能障碍以及鼻腔的感染等。

  “利用鼻腔的“天然通路”优势作为手术入路,而不是创造一个入路空间来手术切瘤;要保护鼻腔内的角落,而不是去掉它;我们必须利用内镜、角度镜来观察手术视野的‘死角’,而不是挖到‘死角’。真正将外科医生的眼睛带到病变前。”

经鼻内镜入路并发症风险——关于并发症的发生率,最多见的是鼻分泌物过多,以及幻嗅或者说是嗅觉减退。窦腔感染、鄂咽功能障碍以及鼻腔的感染等。

  要做到这一点,特别是在单鼻孔入路中做到,因此福教授研究出了一种技术“筷子技术”来实现单鼻孔手术入路。使用“筷子技术”去打开的时候,就尽量去保留原来的膜瓣。

筷子技术

  选择好的入路是非常重要的,神经内镜只是一个工具,它对于某些适应症来说是好的,但不是对所有情况都合适。到底选择开颅还是经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这这两者不是相互竞争,而是相互配合。因此,在一些手术中,“双镜联合”应运而生。显微镜+内镜的组合,既拥有了开颅手术中对病变的近距离抵达,又拥有了内镜的“高清探头”;既避免了内镜手术对正常结构的磨除和破坏,同时又利用角度镜扩大了手术视野;既提高了肿瘤的切除率,又尽量做到了真正的微创。“双镜联合”有助于实现对肿瘤的“双全”切除,即安全、完全的切除——这就是这位颅底大咖的定制化手术策略。

  • 文章标题:不开颅!一个小小鼻孔“掏出”巨大脑瘤,他如何做到5年无复发?
  • 更新时间:2025-06-13 17:24:58

真实案例

[案例] WFNS颅底委员会主席Froelich教授脊索瘤/垂体瘤完整切除案例

WFNS颅底委员会主席Froelich教授脊索瘤/垂体瘤完整切除案例

2022-08-13 16:01:34
[案例] 北京天坛医院手术纪实 - 4.5cm脑膜瘤紧压脑干成功手术,勇敢辣妈的彪悍人生!

北京天坛医院手术纪实 - 4.5cm脑膜瘤紧压脑干成功手术,勇敢辣妈的彪悍

2025-06-13 17:32:14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