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实时报道:等待巴教授的他们手术后续来了
重获新生的篇章还在续写——近日INC巴教授中国行的实时报道中,我们分享了多位疑难脑瘤患者等待巴教授示范手术的案例,点击文章了解更多:为生命“争分夺秒”!INC巴教授一天2台“禁区”超高难度脑瘤手术
“想看看你的肿瘤是怎么被切除的吗?”
谁能想到眼前这位头发浓密、中气十足,看着和正常人没太大区别的男士,竟是延髓肿瘤术后仅1天的患者!作为神经外科的“生命禁区”,延髓手术风险极高,但他的恢复却令人惊喜。肿瘤成功切除,普通病房内,巴教授拿出手机里记录的关键手术操作画面,分享给他。
此时的他精神状态良好,对答如流;四肢活动正常,而且可以自己坐起来;咳嗽、吞咽等功能皆正常。术后第2天,他下地走路了……一切都预示着这台延髓超高难度的手术成功了!屋外乌云密布,但病房内,已风雨之后见彩虹!
正如随行中国神经外科医生团队分享的巴教授手术一样。该手术风险很高, 进一步可能就是悬崖,患者面临神经功能受损的风险;退一步可能是峭壁,导致病灶切除率不满意而影响预后……手术刀下的每一个抉择都关乎生死,而恰到好处的分寸拿捏,恰是这台手术的精妙所在。
6月27日,巴教授再次拿下两台高难度神外手术。其中一位20岁女孩,其顶叶肿瘤靠近中线位置,毗邻腿部功能区。手术难点在于精准区分肿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边界。巴教授在术前反复研判影像学资料,术中精准运用导航,打开硬脑膜后显微镜下仔细判断病灶边界,用超精细双极尖端仔细感知病灶与正常脑组织质地的不同,同时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与心电监护......凭借其丰富的临床经验使女孩在麻醉复苏后即能四肢遵嘱活动。
当患者重获新生,当家庭重现欢笑,这便是巴教授最欣慰的时刻。这台手术刚刚落幕,下一台手术的准备工作已然开始......还有多名罹患疑难神外疾病的患者慕名而来,面对面咨询这位手术大咖,只为寻求一个成功手术的机会。
面对面咨询:体检查出脑瘤的他们如何抉择?
体检发现脑瘤,是幸运还是不幸?是庆幸发现及时,把握治疗先机?还是可以不手术“带瘤生存”?这样的患者INC国际教授往期手术交流中遇到很多,他们积极治疗,为自己赢得先机。
- 天坛医院手术纪实 | 偶然发现、无症状,被体检报告“揭发”的脑瘤,切吗?
- 天坛医院手术纪实 | 4.5cm脑膜瘤紧压脑干成功手术,勇敢辣妈的彪悍人生!
- 体检查出良性脑瘤为何突然狂飙,真的可以「带瘤生存」吗?
巴教授此次面对面咨询中再次遇到这样的两位患者——人到中年,家庭圆满和睦,事业小有成就。然而,生活总会时不时地跟我们“开玩笑”。对于30多岁的他们来说,这个“玩笑”打击巨大。正值人生壮年,却都因体检查出脑瘤。虽然位置不同,症状也有所差异,但他们都面临着大多数患者的两难抉择,手术还是不手术?
体检发现的无症状三叉神经鞘瘤需要切除吗?
“从临床角度看,这位36岁患者的病情实属幸运。虽然三叉神经鞘瘤多发生于中颅窝,但他的肿瘤主要局限在后颅窝,且尚未出现明显症状。”巴教授分析道,“现在正是手术时机——神经还没有明显受累,若任其发展,不仅肿瘤可能快速增长,手术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教授特别强调:放疗并非理想选择。临床观察显示,即使接受放疗,肿瘤仍可能持续生长。尽早手术干预,在无症状期处理预后更佳。一旦出现症状,往往预示肿瘤将进入快速生长期。
体检竟然发现小脑、脑干各一个肿瘤
37岁男性,体检发现颅内占位性病变,仅仅过去2年,复查核磁显示左侧小脑半球见大小约1.2×0.9×1.0cm异常信号,第四脑室轻度受压;中脑背侧左侧份见大小约 0.6×0.6×0.5cm异常信号,中脑导水管轻度受压。头昏不适,记忆力下降,自觉反应变迟钝,生活质量严重受影响。
巴教授经过详细评估后指出,患者的小脑和脑干内各有一个病灶,虽然目前体积不大,但考虑到脑干位置的特殊性,建议在现阶段进行择期手术干预。此时手术具有明显优势:病灶体积较小使手术难度相对可控,可以一次性处理两个病灶,有效预防进行性神经功能损害,同时避免未来病灶增大导致手术风险显著增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这不是急诊手术,但延迟干预可能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伤,因此建议把握手术时机。
手术室的门又一次开启,INC国际教授与中国团队的身影仍在忙碌。他们从死神手中抢回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无数家庭的未来。两位大咖同期来华……敬请关注后续更多报道!
- 文章标题:实时报道 | “想看看你的脑瘤怎么被切掉的吗?”延髓术后第1天、他能说会动
- 更新时间:2025-06-30 13: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