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五月大咖来华「精彩回顾」
医学无国界、交流共提升,INC国际神外大咖来华学术交流项目持续进行中。2025年5月31日,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大咖、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现任执行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成员James T. Rutka鲁特卡教授再次来华开展学术沙龙,与国内小儿神外专家交流国际前沿治疗理念,同时,还在与多名脑瘤患儿的面对面/远程咨询中,带来了多项国际新疗法、新技术。
学术沙龙「讲座精华」
在学术沙龙环节,这位国际知名的儿童脑瘤大咖带来了精彩的议题分享,数10位来自全国各省知名医院的神经外科主任及专家齐聚INC,与Rutka教授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探讨和技术经验交流,现场讨论气氛十分活跃。在精彩的学术分享后,鲁特卡Rutka教授还受邀前往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参观访问,与国内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共同探讨国际治疗前沿。
- 讲座要点一:“The Future of Neurosurgical Oncology:Making Brain Tumour Surgery Safer(神经外科肿瘤学的未来:让脑肿瘤手术更安全)”
- 讲座要点二:个体化治疗(综合治疗)、前沿技术(LITT、MRgFUS等)以及大数据将改变未来的脑肿瘤治疗。
- 讲座要点三:在脑干肿瘤手术中,“LESS IS MORE(少即是多)”,而微创手术在其中大有可为,可最大程度保护正常脑组织,提高患儿预后。
- 讲座要点四:针对DIPG患儿,教授也对目前正在开展的临床试验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前期筛选、临床步骤等。
- 讲座要点五:在许多儿童脑肿瘤中,分子生物学知识的涉及更为广泛,而积极的神经外科切除术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将带来更好的预后和生存率。
「面对面/远程咨询」
同时,鲁特卡Rutka教授还为数名罹患疑难、恶性脑瘤患儿及家庭进行面对面/远程咨询。Rutka教授不仅耐心解答,更为每一位患儿后续的综合治疗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带来多种国际前沿的小儿脑瘤新疗法。
- 01.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患儿在开颅术+放疗结束后,后续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如何制定?国际上有哪些适用的新疗法?(点击阅读他的故事:一天激长9mm!被高级别胶质瘤困在轮椅上的他,仅4个月后成为运动小健将!)
- 02. 诊断出神经纤维瘤病,却被医生告知手术有全瘫风险,患儿该选择手术还是继续观察?还有其他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吗?
- 03. 髓母细胞瘤复发,接下来该继续化疗吗?是否有新的治疗方法即将推出?加拿大或北美是否有针对髓母细胞瘤的临床试验可以参加?
一、聚焦小儿神经外科,共享国际前沿进展
沙龙主讲教授(可点击图片了解)
议题分享
专题一:Neurosurgical Oncology:What Neurosurgeons Should Know
小儿神经外科,有着与成人神经外科截然不同的特质,治疗难度更大、治疗手段更为复杂、对医生的技术和经验要求极高。作为小儿神经外科医生,不仅需要充当患儿及家属治疗路上的“主心骨”,更需要站在全局视角制定一个综合治疗方案,为患儿更长的未来考量,绝非止于一次手术。(综合治疗打败儿童脑瘤?两个故事告诉你高级别胶质瘤也能长期生存!)
在第一场专题分享中,鲁特卡Rutka教授分享了小儿神经外科的未来趋势,以及目前可以采用的前沿技术手段。教授认为,神经外科肿瘤学的未来是让脑肿瘤手术更安全,为此,可以借助神经导航、术中神经监测、微创(微创束旁手术)及LITT(激光间质热疗)等技术。同时,许多儿童脑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将更为广泛;在许多情况下,积极的神经外科切除术有重要作用;而进一步的研究将会为患儿带来更好的预后和生存率。
此外,鲁特卡Rutka教授还与在场同仁共同探讨了DIPG的治疗策略及相关案例分享。由于目前已被证实除了XRT(X-ray Topography)之外,没有一种化疗方案被证明对DIPG患儿有效,因此,鲁特卡Rutka教授开展了MRgFUS治疗DIPG的临床试验,并已成功治疗多名患儿。对于如何参与该临床试验、有怎样的筛选标准,教授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专题二:Pediatric Neurodevelopmental Malformations:Treatment Strategies
在第二场专题分享中,Rutka教授分享了其在Chiari畸形、脊髓空洞、脊髓脊膜膨出、颅缝早闭及脑膨出中的经验与相关案例,包括分型分类、术中操作要点、治疗策略等。
- 儿童神经外科医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 Chiari 畸形较为常见——明确手术时机
- 脊柱裂、脊髓栓系及脂肪瘤较为多见
- 颅缝早闭,单独或与颅颌面外科医生合作进行处理
- 脑膜膨出持续带来挑战
- 复杂颅颌面病例并不少见

整场沙龙张弛有度,中外专家友好交流,共同探讨神外难题。会议最后,INC为这次每一位来参加学术交流的专家颁发了证书,并和鲁特卡Rutka教授进行合影。
在沙龙结束后,鲁特卡Rutka教授还受邀前往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参观访问,并与一众专家共同探讨小儿神经外科的治疗前沿,分享其治疗理念及策略。
二、数名脑瘤患儿咨询,带来多种国际新疗法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国际上有哪些新疗法?
基本情况:年仅7岁却被诊断为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K27M突变,WHO 4级,在INC国际大咖巴特朗菲教授为患儿进行的成功手术后,从一天激长9mm、术前只能坐轮椅,到术后当天开口说话、第二天动作如常、两周后顺利出院。如今已经顺利结束放疗的患儿,国际上有哪些新疗法可以让患儿受益?目前鲁特卡Rutka教授针对DIPG所开展的临床试验是否有可能在国内落地?
一天激长9mm!被高级别胶质瘤困在轮椅上的他,仅4个月后成为运动小健将!
教授回复:我们一直在使用一种聚焦超声技术(MRgFUS)将化疗药物穿越血脑屏障送达肿瘤。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项技术可能会在中国实现临床应用。接下来,我们将开展一项新的临床试验,使用聚焦超声配合免疫治疗。同时,也有一些机构开始探索 mRNA 疫苗在 DIPG 治疗中的应用,其疗效目前还需要在不同的临床试验中进行探索和验证。
此外,声动力疗法在中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方法,也可以作为您孩子未来潜在的治疗选择之一。最后,我认为目前比较有希望的方向仍然是免疫治疗。我们即将在SickKids启动一项新的免疫治疗与聚焦超声结合的临床研究。
神经纤维瘤病:手术 or 观察?
基本情况:6岁患儿,因生长发育异常、出现咖啡斑而被诊断为1型神经纤维瘤病,但由于没有治疗方案,医生建议观察和定期复查。此后,患儿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然而一年多后,左脚已经无法正常走路,只能拖行,医生仍然认为手术风险大,建议等待司美替尼药物。
多年来,患儿家长辗转多家医院,尽管在开始服用司美替尼后咖啡斑有所淡化,但肿瘤却依然存在,且他们均被告知手术后极有可能全身瘫痪,术后的生存质量反而下降;化疗效果差,也不可行,并建议等待新疗法或新药物。下一步是冒险手术还是保守观察?是否有其他治疗方案?为此,他们找到了Rutka教授。
教授回复:在靶向治疗期间神经系统症状似乎在逐渐恶化,所以我认为要么换一种新的靶向药物,要么就该考虑手术。现在腿部不能动,部分原因是因为脊髓受到肿瘤的压力。必须通过手术缓解部分压力,脊髓功能才可能恢复。我们应当采取 “安全 + 有效”的手术策略,结合术后病理结果制定新的靶向治疗。我不建议等待太久,建议在接下来一到三个月内进行手术。我认为手术和靶向治疗联合使用,有可能带来恢复。
髓母细胞瘤复发:如何规划综合治疗方案?
基本情况:10岁患儿,因诊断出3型髓母细胞瘤而接受四脑室占位切除术+左顶叶占位切除术,术后开始质子放疗。然而直至一年多前,复查发现肿瘤出现进展,于是患儿开始新一轮化疗。鉴于患儿目前的病情,接下去该如何规划治疗的整体流程?国际上是否有新的治疗方法或药物即将推出?加拿大或北美又是否有针对髓母细胞瘤的临床试验?
教授回复:我会建议在有明确证据显示肿瘤进展或体积改变后再考虑局部放疗。目前针对髓母细胞瘤,唯一可考虑的治疗选择是免疫相关疗法,像免疫治疗或贝伐珠单抗,但仍在实验阶段,北美地区正在进行一些将免疫治疗用于髓母细胞瘤的临床试验。
- 文章标题:INC国际儿童脑瘤大咖鲁特卡(Rutka)教授学术沙龙:小儿脑瘤治疗有哪些新疗法?
- 更新时间:2025-06-12 15: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