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恩希)INC国际-国内中文
(爱恩希)INC国际
联系INC
寻求咨询意见
(爱恩希)INC国际咨询电话400-029-0925

高切除率手术、新疗法

室管膜瘤的生存率进一步提高

INC > 室管膜瘤 >

中国患者真实案例

上一个
下一个
了解更多
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是起源于脑室系统与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或脑内白质室管膜细胞巢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在胶质瘤中占比达 18.2%,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好发于儿童及青年群体。约 75% 的病灶位于幕下区域,仅 25% 分布于幕上。肿瘤多数生长于脑室内,少数主体位于脑组织实质内。

室管膜瘤分类

1.室管膜下瘤(I 级):多发生于脑室周边,生长缓慢,以成年人和年长男性更为多见。
2.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I 级):常见于青壮年脊髓部位,生长进程较为迟缓。
3.室管膜瘤(Ⅱ 级):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通常在大脑区域发病。
4.间变性室管膜瘤(Ⅲ 级):几乎全部发生于大脑或颅骨内,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其他类型。儿童患者的室管膜瘤多生长于脑底部附近。
5.室管膜瘤组织学亚型如下:
(1) 细胞型室管膜瘤:细胞密度较高,但核分裂象无增多,假菊形团可不明显,无真菊形团结构,且无间变特征。
(2) 乳头状室管膜瘤:该型肿瘤较为少见,瘤细胞围绕胶质 - 血管轴心呈纤细乳头状或小管状排列,以形成乳头状结构为特征。血管周围可见一层肿瘤细胞,其胞突 GFAP 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用于鉴别脉络丛乳头状瘤(CK 阳性)、转移性乳头状癌(CK 阳性、GFAP 阴性)和乳头状脑膜瘤(EMA 阳性)。
(3) 透明细胞型室管膜瘤:需与少突胶质细胞瘤、中枢神经细胞瘤、透明细胞癌和血管母细胞瘤相鉴别,好发于年轻人的幕上区域,室管膜细胞、血管周围菊形团及 GFAP 阳性免疫表型有助于鉴别诊断。
(4) 伸长细胞型室管膜瘤:肿瘤细胞密度不均,排列成宽窄不一的栅栏状,细胞呈细长双极形态,类似室管膜旁的长梭形细胞,胞突向脑室表面延伸。

症状表现

  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固定模式,具体表现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生长部位:
  1.当室管膜肿瘤位于第四脑室内时,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以头痛为首发症状,常伴随头晕、呕吐、颈部疼痛、强迫头位及颅缝裂开等表现;
  2.肿瘤位于侧脑室内时,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晚,因肿瘤生长缓慢。若肿瘤侵犯邻近脑组织,可出现偏瘫、单侧感觉障碍、同向偏盲等相应症状和体征;
  3.室管膜瘤发生于第三脑室者相对少见,可引发梗阻性脑积水,表现为头痛、恶心、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局灶性症状较少见;

发病原因(病因)

  室管膜瘤多位于脑室内,少数肿瘤主体位于脑组织内。后颅凹室管膜瘤主要发生于第四脑室的顶、底和侧壁凹陷处,位于第四脑室的肿瘤大多起源于脑室底延髓的部分。肿瘤生长可占据第四脑室,导致梗阻性脑积水,部分肿瘤可通过中间孔向枕大池延伸,少数可压迫甚至包绕延髓或突入椎管压迫上颈髓。部分肿瘤起源于第四脑室顶,占据小脑半球或蚓部内,偶见肿瘤发生于桥小脑角。幕上肿瘤多见于侧脑室,可起源于侧脑室各部位,并向脑实质内浸润。第三脑室原发肿瘤较少见,位于其前部的肿瘤可通过室间孔向两侧脑室延伸。幕上室管膜瘤被认为起源于侧脑室或三脑室的室管膜上皮,肿瘤可完全位于脑室内,或部分在脑室内、部分在脑室外。此外,肿瘤也可能发生于大脑半球内的任何部位而完全位于脑室外,起源于室管膜细胞嵴,可能是神经管内折叠时形成畸形的结果,此类肿瘤好发于额叶、颞叶、顶叶和第三脑室。

诊断

  1.临床症状:若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伴有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情况,需警惕室管膜瘤可能。但需注意,这些症状不具有特异性,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2.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神经系统查体,包括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评估,并监测颅内压,以明确是否存在颅内高压。
  3.影像学检查:常用检查包括头部 CT 和 MRI。通过头颅 CT 或 MRI 可发现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初步判断其性质。
  4.病理学检查:对于高度怀疑为室管膜瘤的患者,可通过手术切除部分病变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和特点,以明确诊断。
  5.脑脊液检查:脑室内的液体称为脑脊液,可通过腰椎穿刺术抽取脑脊液进行化验,检测其中是否存在异常细胞或蛋白质含量升高,以辅助诊断。

治疗方法

  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全切肿瘤,脑室内室管膜瘤术前可先置脑室外引流以降低颅内压。目前幕上室管膜瘤手术死亡率已降至 0%-2%,幕下肿瘤手术死亡率为 0%-13%。对于未能全切除肿瘤的患者,术后应行放射治疗。尽管对于室管膜瘤术后放疗的意见尚未统一,但多数观点建议放疗剂量为 50-55Gy。
  由于绝大多数复发发生于瘤床原位,因此室管膜瘤无需行脑脊髓预防性照射。成人患者术后化疗效果不显著,但对于复发患者或幼儿不宜放疗者,化疗仍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常用化疗药物包括卡莫司汀、洛莫司汀、依托泊苷(依托泊甙)、环磷酰胺与顺铂等。
  3岁以下婴幼儿可在术后 2-4 周开始化疗,每休息 4 周后启动下一个疗程,以延长生存期,使患者可在 3 岁以后接受放疗。间变性室管膜瘤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术后必须放疗,且放疗宜早,剂量需达到 55-60Gy,同时需加做预防性脑脊髓放疗。化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短期内控制肿瘤生长。
  手术是根治室管膜下室管膜瘤的主要措施。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应用,手术死亡率几乎为 0。由于室管膜下室管膜瘤呈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晰,多数可实现全切除。对于生长部位深在、难以全切的肿瘤,次全切除也可获得良好疗效。
  放疗一般不常规应用,但对于肿瘤细胞核呈多形性改变,或为混合性室管膜瘤 — 室管膜下室管膜瘤的患者,建议放疗。室管膜瘤复发率较高,儿童后颅凹肿瘤预后较差,几乎所有病例均会在术后不同时间内复发。
  室管膜瘤易发生椎管内播散种植,有研究统计各年龄组室管膜瘤 436 例,椎管内种植者占 11%。幕下室管膜瘤椎管内种植者较幕上多见。室管膜母细胞瘤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室管膜瘤。颅内室管膜瘤的颅外转移极为少见,仅有个案报道。由于多数病例未常规行脊髓成像,关于播散种植的临床报道往往低估了实际发生率。
  对后颅凹室管膜瘤脊髓种植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显示,播散种植发生率为 6%,而 21 个系列报道综合发生率为 15%。蛛网膜下腔种植播散发生率因肿瘤部位而异,幕上室管膜瘤椎管内播散种植比率为 8%,后颅凹室管膜瘤为 15%。
  不同病理级别的肿瘤在转移播散上存在显著差异,约 20% 的高级别室管膜瘤出现椎管内播散种植,低级别肿瘤播散转移比例为 9%。一般而言,高恶性级别的室管膜瘤比低级别肿瘤更易发生椎管内种植,且幕下室管膜瘤播散转移比率高于幕上肿瘤。
  软脑膜转移的可能性直接影响放射治疗范围的确定,尽管尸检中脑脊液播散较为常见,但放疗前的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除年幼儿童外,肿瘤播散比率较低。儿童肿瘤调查组报告显示,43 例儿童室管膜瘤在放疗前既无脊髓造影阳性发现,也无椎管 MRI 阳性发现,绝大多数软脑膜转移患者同时合并原发部位复发。

擅长治疗室管膜瘤国际专家

James T. Rutka教授(加拿大)

James T. Rutka教授(加拿大)

  • 世界神经外科学院院长(2011-2014)
  • 世界神经外科专业知名杂志《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主编(2013-至今)

擅长领域:

在临床上的研究方向以颅内肿瘤为主,对胶质瘤、纤维瘤、颅咽管瘤、室管膜瘤具有多年的临床经验,擅长清醒开颅术及显微手术。...

加拿大
巴特朗菲教授(Helmut Bertalanffy)

巴特朗菲教授(Helmut Bertalanffy)

  • 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与技术委员会前主席
  • 前欧洲神经外科知名杂志《Neurosurgical Review》主编

擅长领域:

专注脑干、颅底等复杂手术30多年、上千台成功脑干手术记录:包括拥有上千台成功脑干手术记录,包括800台脑干胶质瘤成功案例、近400台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成功案例等。大部分脑干肿瘤...

德国
福洛里希教授(Sebastien Froelich)

福洛里希教授(Sebastien Froelich)

  • 前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底手术委员会主席
  • 法国巴黎狄德罗大学 Lariboisière 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兼主席(2013-至今)

擅长领域:

擅长神经内镜鼻内入路的颅底肿瘤切除,针对垂体瘤、脊索瘤、复杂脑肿瘤等采取神经内镜下颅内高难度位置的微创手术。其的内镜手术“筷子”操作方式不止提高了肿瘤的切...

法国
Michael T. Lawton 教授(美国)

Michael T. Lawton 教授(美国)

  • 巴洛神经学研究所主席兼 CEO

擅长领域:

专注各脑血管病、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海绵状畸形、血管搭桥、中风、颅底肿瘤的手术治疗,对于较大而复杂的脑动脉瘤手术尤为精通。目前拥有4400余例脑动脉瘤、800余例动静脉畸...

美国
Takeshi kawase教授(日本)

Takeshi kawase教授(日本)

  • 神经外科领域著名高难度手术入路:Kawase入路的创始定义者
  • 神经外科后颅窝著名的解剖三角区:Kawase三角区的发现及定义者

擅长领域:

擅长领域 William T. Couldwell教授擅长领域涵盖脑膜瘤、脑胶质瘤、脑动脉瘤、颅底手术、中风、创伤性脑损伤、头部创伤和神经重症护理等方方面面。擅长脑膜瘤等脑部、颅底、神经...

日本
William T. Couldwell教授(美国)

William T. Couldwell教授(美国)

  • 世界神经外科学院主席(院长)(2018-2020)
  • 神经外科世界著名杂志《Neurosurgical Focus》现任主编(2016-至今)

擅长领域:

涵盖脑膜瘤、脑胶质瘤、脑动脉瘤、颅底手术、中风、创伤性脑损伤、头部创伤和神经重症护理等方方面面。擅长脑膜瘤等脑部、颅底、神经肿瘤、垂体肿瘤、癫痫和脑血管神经外...

美国
Concezio Di Rocco教授(意大利)

Concezio Di Rocco教授(意大利)

  •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学会主席(1991-1994)
  • 国际小儿颅底学会主席(创始成员)

擅长领域:

尤为擅长小儿神经纤维瘤、癫痫、脑积水、蛛网膜囊肿、颅缝早闭、脑和脊髓肿瘤、脑和脊柱畸形(半椎体畸形,皮质发育不良,脊髓脊膜膨出,脊髓内脂肪瘤,Arnold-Chiari畸形)等难治病...

意大利
Mitchel S.Berger 教授 (美国)

Mitchel S.Berger 教授 (美国)

  • 美国神经外科学院主席(2015)
  • 美国神经外科医师联合会主席(2012)

擅长领域:

全美公认的治疗成人和儿童的脑和脊髓肿瘤方面的专家,在脑部术中建图方面拥有丰富的知识,能够准确识别运动、感觉和语言功能的部位,从而避免在手术过程中伤及重...

美国

找不到想要的信息?

又不想错过有效的
国际前沿药物、技术、疗法?或者想了解出国就医?
那就直接咨询我们的专业医学顾问吧!

今日已有183名患者咨询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