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神经瘤,即前庭神经鞘瘤(VS)是成人发生于脑外后颅窝区域的最常见肿瘤类型之一。其生长速率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及随访计划具有关键指导意义。
新诊断的听神经瘤在后续随访中有多少比例会发生生长?
影响肿瘤生长的相关因素是什么?
快速生长的听神经瘤具有哪些特征?
一项综述《Growth rate of vestibular schwannoma》,纳入37项研究,涵盖超过4000名患者。结果显示,在新诊断的听神经瘤病例中,约有三分之一的肿瘤在1至3年的随访期内会出现生长。然而,随访时间延长至5年后,发生生长的肿瘤比例可上升至约一半。
需要指出的是,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并不影响听神经瘤的生长情况。此外,尽管听力损失和眩晕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但它们并不具备预测肿瘤生长的价值。目前尚不明确平衡障碍或耳鸣是否与肿瘤生长存在关联。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同样不能作为预测生长的可靠指标。然而,观察期内第一年的肿瘤生长情况是后续生长的强有力预测因素。听神经瘤的年平均生长速率约为0.99至1.11毫米。但对于那些在首次随访中即表现出生长迹象的听神经瘤,其预期生长速率可达每年3毫米。肿瘤内囊性或出血性特征以及激素治疗可能是导致听神经瘤生长速率超过每年4毫米的潜在预测因素。
总体而言,对于在首次随访中即发现有生长迹象的听神经瘤,除非存在治疗禁忌,否则应考虑积极干预。此外,鉴于听神经瘤生长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进行性生长特点,建议对所有听神经瘤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监测。
1年时间,听神经瘤从2cm长到3cm
已经80岁的齐奶奶是一名听神经瘤幸存者,早在2018年,齐奶奶的“耳背”问题被当作普通老年症状,殊不知这竟是听神经瘤发出的第一个危险信号。随着时间推移,这位老人逐渐出现走路不稳、下肢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的困扰,直到2021年的检查才揭开了真相——20mmX15mmX19mm的听神经瘤正在悄然生长,并引发了脑积水。
面对这个棘手的病例,国际神经外科大咖巴教授建议:先通过脑室-腹腔分流术解决迫在眉睫的脑积水问题,术后齐奶奶的行走能力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然而命运再次考验这位老人,一年后的复查显示肿瘤已快速增长至32mmX22mmX26mm,突破3cm的警戒线!
听神经瘤肿瘤大小和发展阶段会导致不同的症状,然而对于治疗策略来说,手术是已出现症状的听神经瘤的首要标准。而针对大于3cm的大型肿瘤,这类患者不管是否伴有脑干压迫、脑积水、三叉神经痛的大型肿瘤,都应该首先手术切除。但是因为听神经瘤所处的CPA区,空间虽小但富藏着前庭蜗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岩静脉、小脑前上动脉等重要解剖结构。
想要完整切除听神经瘤且不伤及周边脑干、神经和血管,手术的每个细节都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一些高龄患者而言,因为病程长,手术有较高的并发症,很多医生往往选择保守治疗,这时候手术更应把治疗效果和术后生存质量放在第一位,挑战极大。点击阅读:面瘫+耳聋?听神经瘤患者最怕的术后并发症,这样规避!
得到这个消息的齐奶奶家人,立马邮件致意INC工作人员,咨询教授是否能来中国,请求巴教授能够为年迈的母亲手术切除肿瘤。作为2022巴教授中国疑难脑瘤示范手术中最高龄的患者,在巴教授的精湛技艺下,终于如愿顺利全切了听神经瘤,在生命的黄昏之时,为她驱除了病魔的黑暗,留住了最美的夕阳。点击了解详细案例:年纪大了,听力下降很正常?小心脑干被听神经瘤挤压变形!
一旦进展会出现哪9大症状?这种进展可预测吗?
随着听神经瘤长大、症状加重或不成功的治疗,听瘤患者常出现如下九大症状。
综合一些已发表的研究纳入具有一系列基线特征(年龄、症状、肿瘤大小)的异质性患者人群,随访时间也不一,结果显示观察患者的进展率差异很大。平均而言,约50%的观察患者会在5年内因肿瘤生长和/或症状进展而接受治疗。在唯一一项有随诊观察组的随机试验中,4年时有46%的观察患者进展为接受治疗。
研究发现了病情进展的多个危险因素,但复现性不一。最一致确定的预测因素有:
5大因素
●基线肿瘤较大(如≥2cm)
●肿瘤延伸至桥小脑池(即Koos Ⅱ级或更高)
●囊性肿瘤
●随访第1年内肿瘤生长
●基线时有耳鸣或平衡失调
可能比肿瘤绝对大小更重要的另一个因素是变化率。一篇文献综述确定了34项研究,共纳入982例前庭神经鞘瘤患者,这些患者的肿瘤直径<25mm、有功能性听力且接受观察处理。肿瘤生长速度>2.5mm/年的患者发生听力损失的风险高于生长速度更低的患者(68% vs 25%)。
《Growth of vestibular schwannoma: long-term follow-up study using survival analysis》研究中,对听神经瘤的生长特性展开深入探究。研究团队对118例(平均年龄57.0±12.9岁)接受过至少两次MRI检查的新诊断V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肿瘤最大直径增加>2mm作为生长标准。通过生存分析发现,患者5年累计生长发生率达41.3%。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于鼓室外和存在听力损失是预测肿瘤生长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发现为VS患者的个体化随访策略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特别是对于具有高危生长特征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密切的影像学监测。
听神经瘤手术治疗总结
听神经瘤本身为良性,但容易出现治疗不彻底、反复复发及耳聋、面瘫、甚至瘫痪等情况,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听神经、面神经功能的保留不仅依赖于医生娴熟的手术操作技巧、与神经电生理监测团队的良好配合,还依赖于对不同程度面神经损伤后的正确处理。
然而,目前有相当比例的听神经瘤手术团队缺乏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主要依赖于手术医生的经验,且出现面神经损伤后也缺乏科学合理的修复技术。这导致听神经瘤患者术后发生听力下降、面瘫的概率较高。因此,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有较高的生活质量要求,想获得更好的预后效果,建议患者寻找有成功手术经验的医生、有先进医疗设备的医院进行听神经瘤手术。
一般来说,听神经瘤一旦出现了症状,就需要尽早做核磁明确肿瘤大小、位置及分型,及时制定治疗策略,切忌“等一等”的拖延心态和“等不了”的病急乱投医心态。
等,可能把肿瘤等大,出现更严重的症状,手术难度升级;急,也可能选择不谨慎而导致手术失败,术后情况更差。谨记“尽可能全切”、“不面瘫”、“保留听力”的三大原则,在能力范围内争取良好的预后。
- 文章标题:超4000名听神经瘤患者研究——1/3患者3年内肿瘤会长大!
- 更新时间:2025-06-25 14: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