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脑膜瘤的治疗中,
- “发现脑膜瘤首选伽马刀还是手术?”
- “偶然发现的脑膜瘤需要手术吗?”
- “哪些位置的脑膜瘤算是疑难位置脑膜瘤?能不能切干净?”
- “脑膜瘤复发与哪些因素有关?全切后还会复发吗?”
- “目前有无抑制肿瘤复发的靶向药及新型实验药物?”
- “如果复发了应该怎么治疗?还有机会手术吗?”
- “脑膜瘤恶变的原因有哪些?概率是多少?”
是患者和家属关心的热点问题。
其实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彻底全切是有效的治疗,但有时因为肿瘤临近或者累及重要血管、神经或脑组织等重要结构,无法取得这一目标。对患者及家属来说,肿瘤残余、复发,就是噩梦的开始!
这些患者在求医的路上,四处奔波,几经周折,如何在陷入困境、难以抉择之际,找到明确诊疗方向,对于后续的治疗至关重要。INC国际神外大咖如何与患者并肩作战,在这些患者治疗抉择的关键时刻为他们明确下一步的路究竟该怎么走……
这期特别精选了INC国际教授对于脑膜瘤若干患者的咨询问题回复内容以及术后情况分享。
温馨提示
每位患者具体病情不同,治疗方案也各不相同,以下INC国际教授咨询的意见仅供分享,并不作为临床治疗方案。具体治疗方案请咨询主治医生。
1. 发现脑膜瘤首选伽马刀还是手术?
根据国内外脑膜瘤指南,大多数有症状或进展的脑膜瘤的首要治疗方法是手术。脑膜瘤手术的基本原则是进行低并发症发生率和保护神经功能最大限度的安全切除。虽然目的是大体全切除(所有累及到的硬脑膜和骨),但切除范围(EOR)取决于肿瘤的位置、一致性、大小和邻近或累及关键的神经血管结构。虽然切除范围(EOR)是唯一可改变的复发风险因素,但努力实现全切除不应该是以神经系统或认知功能为代价。当不能切除时,应试图计划进行次全切除以保护神经功能。残留的脑膜瘤可以随后监测或采用术后适形分割放疗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52岁女士-CPA区脑膜瘤
钟女士体检时偶然不幸查出桥小脑角区脑膜瘤。因害怕手术神经损伤致斜视、眼皮下垂、闭合不全,选择伽马刀治疗,仍然没有控制肿瘤生长……尽管她自己也清楚手术切除是治疗脑膜瘤的有效方法,但是如果切除不干净,肿瘤残留较多,病情就会频繁复发,需要反复手术或者放化疗,这对于患者来说太受折磨了。
多方寻求能够安全手术的医生,最终找到INC巴教授。巴教授给出了明确的治疗意见、手术风险评估后,钟女士一家终于安心、放心。
巴教授评估回复:
显微外科手术可以很好地完成肿瘤切除,如果是初治时,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患者的年龄等因素,他会建议患者手术,而不是伽马刀治疗。
巴特朗菲教授为她成功手术,肿瘤全切。点击查看钟女士的完整治疗故事:体检查出脑瘤可能是误判吗?无症状,治还是不治?
2. 偶然发现的脑膜瘤立即治疗还是保守观察?
尽管脑膜瘤绝大多数都是良性的,生长缓慢,但如果不及早诊断,这些肿瘤可能会达到相对较大的体积,导致致死致残率。特别是当它们出现在手术无法到达的区域时。它们经常压迫或包裹邻近的脑组织和结构,如血管和脑神经。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分级和症状。一旦发现脑膜瘤,应当抓住手术时机,及时手术,否则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36岁女士-岩斜区脑膜瘤
小宛,在一次体检中偶然查出岩斜区脑膜瘤,肿瘤一直没有显现出任何症状,毫无存在感。面对这个“哑炮”,小宛没有过多犹豫就做出决定。在北京天坛医院,福教授为她成功手术——“我在ICU里面呆了4个多小时就出来了,第2天下床,第9天出院。没有剃头发,现在连伤口都长出了头发,完全看不到伤口了。”更为难得的是,术后一个月,小宛几乎恢复如初。点击阅读:天坛医院手术纪实 | 4.5cm脑膜瘤紧压脑干成功手术,勇敢辣妈的彪悍人生!
41岁女士-CPA区脑膜瘤
41岁周女士,体检发现的桥小脑角(CPA)区脑膜瘤。小小肿瘤却长得刁钻,和脑神经中最细的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间呈“橡皮膏关系”——黏得严严实实!此外,生命中枢的桥脑和中脑也受到压迫。不同于多数患者等到剧烈头痛、面瘫偏瘫才发现脑瘤,这份体检报告反而成了不幸中的幸运,让周女士在神经功能尚好时抓住了黄金窗口期,寻求巴教授示范手术,得以早早切除肿瘤。点击阅读:天坛医院手术纪实 | 偶然发现、无症状,被体检报告“揭发”的脑瘤,切吗?
3. 哪些位置的脑膜瘤算是疑难?有哪些风险?

脑膜瘤的“作恶多端”在于破坏力,会侵袭脑实质和颅神经,侵袭动脉静脉,侵袭骨质造成骨质破坏,引起神经功能问题,如肢体瘫痪、面瘫、疼痛麻木、失语等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尤其这些手术风险大的“叼钻”位置:岩斜区、CPA桥小脑角区、海绵窦区、枕骨大孔区、视神经管、大脑镰旁等位置,肿瘤致残和手术风险大。
对于解剖位置比较复杂的脑膜瘤,可操作空间狭窄,切除肿瘤必须跨过很多神经,容易损伤神经及脑干。手术难度大,导致切除不干净,如果强行切除,神经损伤引起瘫痪等副作用的风险就急剧升高。选择能够进行手术全切的主刀医生对于手术成功率的保障和患者术后的生存期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58岁女士-大脑镰旁脑膜瘤
年过花甲的退休老师王女士因为“左侧额部大脑镰旁脑膜瘤”饱受愈演愈烈的头痛、癫痫、肢体无力的折磨,保守治疗已经令她痛苦不堪,可是由于肿瘤靠近大静脉窦和运动功能区,手术难以全切,易复发,且术后致瘫风险很大(60-100%不等)。
经过多次筛选和考量,王女士找到INC巴教授。
巴教授评估回复:
在与巴教授远程咨询后,教授给出的治疗建议是:要想达到术后不复发、无手术并发症、长期生存等效果,前提还是要对肿瘤进行极大程度的全切。被肿瘤浸润的硬脑膜可以完全切除并用患者自体组织代替,而且可以保留中央前回。
最后她毅然选择巴教授手术,肿瘤顺利全切。术后五年随访中,王女士无复发,各项神经功能无异常。点击查看王女士的完整治疗故事:大脑镰旁是哪个位置?脑膜瘤长在这里手术难度大吗?
66岁赵女士-鞍区脑膜瘤
福教授往期中国行中,一台高难度鞍区脑膜瘤示范手术尤为引人注目。赵女士跨省求医,全家出动为生命护航。这个32×30×29mm的鞍区肿瘤,如同一只盘踞在生命要道的章鱼,其触须向前上方推挤视交叉、向前下方压迫垂体柄、向后方压迫脑干,与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关系密切,与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系统毗邻。四处求医无果的复杂手术,终于找到了希望。
面对如此复杂的解剖挑战,福教授采用改良型小脑幕上-下联合入路,在确保听力、面神经等关键功能完好的前提下,运用显微镜与神经内镜的"双剑合璧",最终完成了肿瘤的精准切除——考虑到肿瘤与神经“橡皮膏样”粘连,以及患者术前内分泌功能良好,术中在紧贴垂体柄后方保留了非常少的薄层。点击查看赵女士的完整治疗故事:法国神外大咖来华示教:这台鞍区肿瘤手术为何让他直呼“太难了”?
4. 脑膜瘤复发与哪些因素有关?全切后还会复发吗?
WHO I级或良性脑膜瘤通常预后良好。良性脑膜瘤即便长在大脑镰旁、岩斜区,海绵窦等复杂颅底位置,只要做到安全全切是可以延长生存期,甚至达到治愈效果的,5到20年可能都不会复发。虽然手术全切肿瘤可大程度地缓解症状、避免复发,但是如何在保护神经功能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安全切除肿瘤,才是体现一个主刀的真正实力。点击阅读:「那些导致脑膜复发的争议讨论」INC国际大咖们组团带你了解脑膜瘤的复发困境
多名神经外科医生研究报道的5年复发/进展率在全切除后约为10%,在非根治性切除后约为45%。详细见下表: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全切手术的复发率明显是低于非全切手术的复发率
55岁男性-枕骨大孔脑膜瘤复发,3次开颅、3次伽马刀
17年三次枕骨大孔脑膜瘤开颅手术,每一次都在不同的部位进行,伴随的三次伽马刀治疗,无疑是对身心的严峻考验。第一次开颅术后,肿瘤仅部分切除,还导致了周先生左眼失明,右眼仅有光感。一次次手术、一次次放疗,情况却一次比一次严重。头晕、头涨、颈部左后方僵硬,右后脑麻木,左半身手脚冰凉,伴随阵发性出汗、麻木。头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眼睛有烧灼感和胀痛感……肿瘤位置在枕骨大孔区,严重压迫脊髓、延髓,并且包饶重要的椎基底动脉,与周围神经血管关系紧密,粘连严重,手术难度极大。切除后会复发吗?复发率是多少?
巴教授面对面咨询评估回复:
复发率可能会很低。目前,肿瘤似乎仍然很大,上段脊髓和延髓受到了很大的压迫,这不是一个好情况。
巴教授为他成功手术——此次为患者的第4次开颅手术。点击查看周先生的完整治疗故事:1999-2024 | 与脑膜瘤抗争25年,他如何挺过来的?
5. 目前有无抑制肿瘤复发的靶向药及新型实验药物?
根据现行指南,无占位效应的无症状脑膜瘤患者可采用个体化监测方案,每年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然而,对于有占位效应的生长中和/或有症状的脑膜瘤患者,应采取最大限度的安全切除治疗。事实上,切除程度已反复被证明是一个预后因素。然而关于脑膜瘤的药物治疗,由于缺乏证据,全身性治疗的作用尚不清楚,脑膜瘤的药物治疗通常被认为是实验性的。因此总体上缺乏全身性治疗的使用证据。传统的细胞毒性药物通常无效。
大脑镰旁脑膜瘤可以药物治疗吗?巴教授这样回答。
巴教授评估:
我不知道对此类肿瘤有什么有效的药物。肿瘤专家曾经进行过一些治疗试验,但对于这种增殖率相对低的脑膜瘤,目前还没有足够可靠的药物或靶向治疗方法。
巴教授邮件回复部分截图
6. 如果复发了应该怎么治疗?还有机会手术吗?
对于复发的脑膜瘤,一般会按如下模式展开:
- 第一,能否再次手术切除? 若可以,且患者适合接受再次手术,那么安排再次手术应被首先考虑;
- 第二,无法或不适合再次手术,那么,能否予以肿瘤的辅助治疗或姑息治疗,即予以放疗和/或化疗;
- 第三,对于上述两种模式都不合适的患者,只能对症治疗,警如用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减轻肿瘤所致的疼痛、内环境紊乱等问题.....等等。
48岁男性-大脑镰脑膜瘤首刀伽马刀后多发复发恶化?
48岁多发脑膜瘤患者赵先生由于反复癫痫发作就医检查,发现是脑里长了个“鸡蛋”大小脑膜瘤并侵犯了重要的大血管,为保留神经、血管功能、当地医院手术全切难度大,所以只实施了部分切除,术后需要反复伽马刀治疗,没想到3年后脑膜瘤恶化复发为多发脑膜瘤,并由1级恶化为2级。
巴教授评估:
巴教授研究了赵先生的MR 影像报告,非常遗憾的表示:它们不仅显示右侧有肿瘤复发,而且在以前没有肿瘤存在的左侧颞区也是如此。这确实是一个对所有人来说,特别是对患者本人非常不好的消息。现在唯一办法就是再做一次手术,手术肯定不是那么简单,因为左右两侧都有问题,然后很可能再做一次放射治疗。令人遗憾的是,没有有效的化疗方案。
巴教授邮件回复部分截图
最终巴教授为赵先生实施了手术,大脑镰旁及矢状窦旁的肿瘤被完全切除。术后4年随访中,赵先生未复发。
INC两位大咖齐聚中国 国际疑难手术交流进行时
近日,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与技术委员会前主席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底手术委员会前主席Sebastien Froelich(福洛里希)教授均已抵达中国,手术交流开启!现在,疑难神外患者不出国门、家门口就能看国际神外大咖。
- 文章标题:【INC国际神外大咖答疑系列】脑膜瘤患者常遇到的五大问题?
- 更新时间:2025-06-27 1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