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饱受药物难治性癫痫折磨的岛叶胶质瘤患者来说,手术切除可能不仅是摆脱癫痫的关键,更是救命的选择!INC国际神经外科大咖Mitchel Berger教授团队的研究揭示了:手术切除范围影响患者术后能否告别癫痫发作!通过系统检索Ovid 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三大数据库,并结合长达18年的临床数据追踪,研究团队发现——当肿瘤全切时,患者短期和长期的癫痫无发作率均达到理想水平! 即便无法全切,当切除比例超过81%,患者的无癫痫发作率也会改善!这意味着,精准的外科手术不仅能对抗肿瘤,更能改写癫痫患者的命运!
更令人惊叹的是,早在20年前,INC国际专家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团队就已突破岛叶手术"禁区"。他们是如何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完成这一高难度挑战的?让我们穿越时空,揭秘……"
大脑“神秘三角区”一旦病变,癫痫难控!揭秘岛叶肿瘤的巨大威胁!
深藏在大脑外侧裂的“神秘三角区”——岛叶皮层,不仅是人类情感与认知的“高级指挥官”,更是胶质瘤偏爱的“危险地带”!
岛叶由额叶、顶叶及颞叶覆盖。三角区(绿色),岛盖部(紫色),中央前回(红色)位于岛叶前部。图自:Shawn L. Hervey-Jumper MD and Mitchel S. Berger MD. Insular glioma surgery: an evolution of thought and practice.J Neurosurg 130:9–16. 2019
岛叶胶质瘤具有致痫性,它们会破坏邻近的关键脑组织和连接的白质纤维束。由于岛叶与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关系密切,这些肿瘤难以接近且操作困难。当肿瘤在这里扎根,它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药物难治性癫痫!为何如此凶险?因为岛叶皮层与海马、杏仁核、扣带回等关键脑区紧密相连,一旦肿瘤侵扰这些“神经枢纽”,就会引发异常放电,导致癫痫反复发作,甚至逐步蚕食患者的记忆、情绪和认知能力!
对于这类患者,手术不仅是切除肿瘤,更是一场与癫痫的“对决”!成功的手术不仅能显著控制癫痫发作,还能为患者争取更长的生存期和更高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的安全切除是优化生存结果的关键目标。但关键在于——如何精准打击肿瘤,同时保护这些致命又脆弱的脑功能区?
年轻老师反复癫痫发作的“救赎之路”
年轻的Z老师,寒窗十余载,终能到大学执教,施展自己的抱负、践行自己的理想,可是近1年来却反复右臂的感觉麻木障碍,有时甚至放射延伸至右半部面部,并出现了语音障碍,单词识别困难,伴有疲劳和精神不振,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后就诊医院检查发现岛叶占位,考虑岛叶肿瘤引起的反复癫痫发作,当地医生告知患者该位置紧靠功能区,术后发生瘫痪、认知障碍等风险极大,为此Z老师四处求诊,希望能够找到可以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后慕名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于是联系巴教授,得到了他的病情评估,得知肿瘤可以安全全切、不会有明显手术并发症,他们终于在黑暗的世界中看到了希望。
手术情况
术者:德国巴特朗菲教授及其手术团队
手术过程:左侧翼点入路开颅手术,肿瘤全切手术,使用术中神经导航和术中MRI辅助。首次术中MRI扫描显示大约80-90%的肿瘤已被切除。仅在深岛区域和背侧残留有5-14mm厚度的肿瘤边缘,在术中MR导航设备已使用新的数据集进行了校准。
术中MR检查结束,再次消毒铺巾,使用术中导航系统识别肿瘤的其余部分,并通过Cusa逐渐将残存肿瘤切除。显微镜下确认肿瘤全部切除,再次使用术中MR检查并且确认所有肿瘤已经被切除。关颅,手术结束,肿瘤全切历时约3小时,手术顺利。
图:术前MR显示岛叶占位,直径约为4 cm,紧邻重要脑功能区,包绕左岛叶的大部分,并在背侧延伸至岛叶的后部。术后MR显示肿瘤全切,无脑出血、水肿等正常脑组织损伤。
术后情况
- 术后第1天:ICU治疗观察,术后当天即拔除气管插管,可完全自主呼吸
- 术后第2天:复查CT正常,无脑出血、水肿等,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 术后第3天:患者能独立下床、少量活动,能自行康复锻炼,无癫痫发作,无构音障碍,无肢体无力、感觉障碍等,无呼吸抑制等手术相关并发症
- 术后第10天:顺利拆线
- 术后第14天:出院,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全身状态好,无肢体无力、感觉麻木等问题。
20年前,巴教授如何操作岛叶手术?

从1997年到2003年,在无框架立体定向导航系统的指导下,巴教授及其团队为8位患有岛叶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做了手术。神经导航用于,1)准确规划开颅手术,2)识别外侧裂远端,最后,3)找到岛皮质切开术的确切位置。对每位患者进行术后随访。
术中导航系统在8位神经外科病人中正常工作。每个患者都可以准确规划手术入路并确定海绵状血管瘤的理想解剖轨迹。所有海绵状瘤都很容易识别,并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完全切除。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过程平稳。术前癫痫患者,术后都得到改善。
▼表1.术中神经导航引导下治疗岛叶海绵状血管 瘤8例临床特点分析
该示例为患者4(表1)
33岁 复杂部分性发作癫痫,病灶大小12mm,位于岛叶右侧。
MRI扫描,术中导航显示圆形的十字架,代表目标切除病变。绿色的十字叉表示预先规划的目标和暴露定位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入路路径。
术后情况:随访3.5年,无癫痫发作、减少抗惊厥药剂量
该示例为患者3(表1)
58岁 全面性发作癫痫,病灶大小10mm,位于岛叶右侧
A、术中图像显示外侧裂解剖。海绵状血管瘤是通过经蝶窦、经岛叶入路进行手术。B、海绵状血管瘤得以暴露。C、显微外科视图显示病变完全切除。
术后情况:随访3.5年,无癫痫发作、无需抗惊厥药物
从癫痫枷锁到重获新生,岛叶胶质瘤手术的精准突破!
岛叶胶质瘤因其特殊位置常导致药物难治性癫痫,而现代神经外科手术正为这些患者带来新生。国际权威研究证实,当肿瘤切除比例超过81%,患者癫痫控制率显著提升;若实现全切,更可获得理想预后。这一突破在临床实践中得到验证:从Z老师术后癫痫得到控制,再到巴特朗菲教授团队20年来的成功案例,都证明精准手术不仅能有效控制癫痫,更能保全神经功能。
核心在于"毫米级"精准:术中导航与MRI技术让医生能在保护关键脑区的同时最大化切除肿瘤。选择经验丰富的手术团队,患者就有机会在摆脱癫痫的同时,避免瘫痪等严重并发症。这不是简单的肿瘤切除,而是一场神经功能的保卫战——每一毫米的精准操作,都在为患者争取更有质量的未来。
如果您也有想要分享的经历或者无法解答的疑惑,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