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神经外科-国内中文
国际脑科专家
联系INC
寻求咨询意见
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为您呈现

神经外科前沿资讯

INC > 神外资讯 > 神外疾病 > 脑肿瘤

不开颅,从脑室吸出一颗“剥壳荔枝”!国际神外大咖6大技术全切罕见胶样囊肿

栏目:脑肿瘤|发布时间:2025-06-11 03:03:38|阅读: |胶样囊肿手术全切
居然从脑中吸出一颗荔枝,看似美丽的背后,却暗藏危机。 这是什么?先看看这个案例。 一场车祸后离世的真相:潜伏5个月的头痛,竟是脑内隐形杀手作祟 早上7点,他遭遇了一场车祸,却奇迹...

  居然从脑中吸出一颗“荔枝”,看似美丽的背后,却暗藏危机。

居然从脑中吸出一颗“荔枝”,看似美丽的背后,却暗藏危机。

  这是什么?先看看这个案例。

  一场车祸后离世的真相:潜伏5个月的头痛,竟是脑内“隐形杀手”作祟

  早上7点,他遭遇了一场车祸,却奇迹般地没有明显外伤。然而,到了10点,情况急转直下——剧烈头痛、呕吐、癫痫发作,随后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已经太晚了,无法挽救。检查结果令人震惊:夺走他生命的并非车祸,而是一个小小的胶样囊肿。

  这种囊肿看似不起眼,却可能成为致命的“定时炸弹”。医学文献中不乏类似案例:

  6岁,女,头痛、呕吐;病程24小时(Saulsbury等,1981)。

  6岁,女,呕吐,病程24小时(McDonald,1982)。

  14岁,男,头痛,病程小于24小时(Di Maio等,1974)。

  更令人警惕的是,从症状出现到死亡,可能仅有短短数小时。有些孩子起初甚至没有明显不适,却在短时间内病情急剧恶化。胶样囊肿虽罕见,但一旦堵塞脑脊液循环,就会引发致命危机。尤其当囊肿超过1厘米时,猝死风险显著增加。

  幸运的是,这是一例得到及时手术的脑室胶样囊肿案例——

  可以看到两侧脑室出现扩张,而T2上黑色阴影提示内容物不易吸出。

两侧脑室出现扩张,而T2上黑色阴影提示内容物不易吸出。

  通过神经内镜操作,发现部分脉络丛覆盖囊肿,辨明脉络丛,剪刀打开囊肿,发现内容物不易吸出。

通过神经内镜操作,发现部分脉络丛覆盖囊肿,辨明脉络丛,剪刀打开囊肿,发现内容物不易吸出。

  然后将囊肿拉到侧脑室,可以看到囊肿壁。通过吸附囊肿壁,可以移动囊肿。不能硬扯,会导致大量出血。可以看到囊肿好似剥了壳的荔枝。

然后将囊肿拉到侧脑室,可以看到囊肿壁。通过吸附囊肿壁,可以移动囊肿。不能硬扯,会导致大量出血。可以看到囊肿好似剥了壳的荔枝。

  需要提起囊肿,根部看得更清楚,注意保护静脉,电凝切断根系,取出肿瘤。

需要提起囊肿,根部看得更清楚,注意保护静脉,电凝切断根系,取出肿瘤。
需要提起囊肿,根部看得更清楚,注意保护静脉,电凝切断根系,取出肿瘤。

  主刀正是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WFNS)内镜委员会前主席Henry W. S. Schroeder教授。

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WFNS)内镜委员会前主席Henry W. S. Schroeder教授。

  · 前国际神经内镜联合会主席(2019-2023)

  · 前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WFNS)内镜委员会主席(2014-2017)

  · 德国内镜神经外科和神经导航学会会员兼秘书

  · 德国颅底外科学会科学委员会成员(2009)

  · 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Greifswald University)神经外科教授兼主席(2004-至今)

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WFNS)内镜委员会前主席Henry W. S. Schroeder教授。

  内镜可以安全全切脑室内病变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施罗德教授经过多年技术革新与临床实践,总结出这6大关键技术——前侧方入路,锐性分离,双手操作,使用内镜的穿刺器(Trocar)牵开,不停的冲洗以及干术野的技术。

前侧方入路,锐性分离,双手操作,使用内镜的穿刺器(Trocar)牵开,不停的冲洗以及干术野的技术。

  1. 胶样囊肿究竟是什么?

  胶样囊肿是一种罕见的发育畸形,而不是真正的肿瘤。胶样囊肿是由外纤维层和内上皮层组成,内上皮层由有纤毛细胞或产黏蛋白的细胞构成。肉眼下的“胶样囊肿”如同剥壳的荔枝,乳白色。

  绝大部分胶样囊肿出现在第三脑室前部(在第三脑室顶的穹窿柱之间) 。因此,即使是相对较小的病变也可能阻塞室间孔,产生脑积水。

  胶样囊肿可出现于任何年龄,但通常在20-60岁出现症状。尽管胶样囊肿通常无症状,但也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并表现为头痛和视乳头水肿。头痛通常位于额叶、间歇出现、程度严重、持续时间短,伴恶心和呕吐。躺下时可以缓解头痛。偶尔,可能会出现由脑积水引起的步态异常。仅1/3的患者出现间歇性头痛和跌倒发作的典型临床描述。偶尔,脑室系统梗阻可导致猝死。

  在非增强CT上,影像学显示为等密度或高密度病变。在MRI上,其可能表现为T2高信号或有一个低信号中心无增强。

  手术切除可治愈该病,但技术上可能有困难。可通过开放性颅骨切开术或内镜方法进行切除。可能有必要对脑积水患者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立体定向抽吸囊肿可能有用,不过复发率较高。对于无脑积水证据且没有症状的小胶样囊肿患者,可通过连续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进行密切随访。

  2. 手术指征

  手术的目标是完全切除,显微镜还是内镜,该如何选择?

  显微镜确实可以做的很好,但是胶样囊肿有时候位置不好,显微镜会有视野盲区,此时就需要神经内镜进行手术。内镜或者是显微镜,各有优势,如何选择要根据具体影像评估。

  手术指征:

  1、所有有症状的囊肿。

  2、无症状但有脑脊液通路梗阻迹象的囊肿。

  3、无症状且无脑脊液通路阻塞的囊肿——观察。

  注意:突发死亡风险。

  3. 施罗德教授操作技巧分享

  前侧方入路,锐性分离,双手操作,使用内镜的穿刺器(Trocar)牵开,不停的冲洗以及干术野的技术。

  手术入路

  这样操作更靠外侧,更靠前,这样就能更好的看到囊种,注意保护穹窿。

这样操作更靠外侧,更靠前,这样就能更好的看到囊种,注意保护穹窿。

  LOTTA脑室镜

  LOTTA脑室镜的诞生,源自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WFNS)内镜委员会前主席Henry W. S. Schroeder教授的卓越智慧。作为国际神经内镜领域的大咖,Schroeder教授凭借数十年的临床经验与创新精神,打造了这款兼具高精度与微创性的脑室镜系统。

  有趣的是,“LOTTA”这个名称正是取自Schroeder教授爱女的名字,让这项尖端技术更添温情。不仅为医生提供更清晰的视野,还能减少患者创伤,更代表了神经外科医者对患者的关怀。

施罗德教授发明并由国际知名内镜生产企业KART-STORZ生产

施罗德教授发明并由国际知名内镜生产企业KART-STORZ生产

  施罗德教授有时会用这个器械同时作为切开器和内镜器械的通路——提供更宽的一个操作空间。

施罗德教授有时会用这个器械同时作为切开器和内镜器械的通路——提供更宽的一个操作空间
施罗德教授有时会用这个器械同时作为切开器和内镜器械的通路——提供更宽的一个操作空间

  内镜机械臂固定

  有时候粘液囊肿里面的物质会比较硬,这时候比较窄的一个工作通道就难以做到全切。施罗德教授使用内镜机械臂来固定内镜的摄像头。

有时候粘液囊肿里面的物质会比较硬,这时候比较窄的一个工作通道就难以做到全切。施罗德教授使用内镜机械臂来固定内镜的摄像头。

  内镜可以很高的分辨率看到脑室壁的结构。

内镜可以很高的分辨率看到脑室壁的结构。

  止血技术

止血技术

  “打水Irrigation”

“打水Irrigation”

  内镜下的双极电凝,施罗德教授同事发表的相关技术——小空间内的冲洗技术

内镜下的双极电凝,施罗德教授同事发表的相关技术——小空间内的冲洗技术

  当靠近那个出血的地方,一边冲洗,一边抽吸。

当靠近那个出血的地方,一边冲洗,一边抽吸。

  干术野技术

  施罗德团队在2002年发表了这个技术。当出现灾难性出血时,用内径的套管,然后把脑脊液吸干净,有时候不需要电凝,血就可以止住。

施罗德团队在2002年发表了这个技术。当出现灾难性出血时,用内径的套管,然后把脑脊液吸干净,有时候不需要电凝,血就可以止住。

  4. 结论

施罗德团队在2002年发表了这个技术。当出现灾难性出血时,用内径的套管,然后把脑脊液吸干净,有时候不需要电凝,血就可以止住。

  1、在大多数胶质囊肿中,可以安全地进行内镜全切除术!

  2、我们应该尽可能激进,而不引起神经或心理缺陷。

  3、在内镜进行囊肿切除无效或解剖结构不合适的情况下,改为显微手术。

  4、在不引起复发的情况下,可以保留多少囊肿膜?

  • 文章标题:不开颅,从脑室吸出一颗“剥壳荔枝”!国际神外大咖6大技术全切罕见胶样囊肿
  • 更新时间:2025-06-12 15:31:01

真实案例

[案例] 成人脑干胶质瘤全切手术剖析,术后超过5年以上均未复发

成人脑干胶质瘤全切手术剖析,术后超过5年以上均未复发

2023-09-20 18:15:02
[案例] 三次选择竟让孩子有望“治愈”!巨大脑干胶质瘤全切后:“医生都看不出他做过手术”!

三次选择竟让孩子有望“治愈”!巨大脑干胶质瘤全切后:“医生都看

2025-06-10 15:22:54

相关阅读